PM2.5從一個生僻的專有名詞變成人人皆知的常識,似乎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近年來環境污染狀況有多么嚴峻。
眾所周知的水泥行業,便是著名的“環境殺手”之一,通常意義下的重污染行業。近日,環保機構一份報告又將其推到幕前,包括上市龍頭企業在內的水泥企業,對環境保護的輕視和回避讓人心寒。
可喜的是,今年《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批環保標準的推出,或將給企業戴上“緊箍咒”。隨著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水泥業的格局有望朝健康的方向發展。
發布綠色證券報告
日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與多家機構共同發布綠色證券報告,呼吁公眾推動上市公司及其中外投資者承擔責任,控制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水泥業因其巨大的環境影響,成為首期報告劍指的高污染行業。
據介紹,中國水泥產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生產過程中粉磨、高溫煅燒等工藝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電能,同時釋放出顆粒物等污染物質。其粉塵排放占工業排放總量的30%,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0%~12%,對灰霾天氣形成具有直接影響。同時,水泥行業還是溫室氣體和重金屬汞的污染源。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機構的實地調研結果顯示,天山水泥、南方水泥等部分企業的污染問題正在給環境和周圍居民帶來嚴重影響。部分水泥工廠距離居民房屋不足百米,居民長期受粉塵、廢氣、噪聲污染危害,多次投訴無果。
大量水泥企業帶來污染問題,作為行業龍頭的上市公司也同樣存在違規超標排放行為。據綠色證券數據,17家以水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共有170多條環境監管記錄。
報告披露,環保組織就上述污染問題與17家水泥上市公司進行溝通,其中 16家企業對其環境違規問題采取回避態度,僅有拉法基公司回復愿跟進說明。冀東水泥(8.12,0.05,0.62%)、海螺水泥 (13.29,0.33,2.55%)、華新水泥(10.44,0.09,0.87%)等上市公司均未對其違規超標記錄作出任何回應。吉林亞泰宣稱:“不清楚如何回復。”金隅股份(4.93,-0.01,-0.20%)則回復稱:“如果認為有必要會跟進聯系。 ”環保組織嘗試與這些上市公司的境內外投資者進行溝通,結果同樣令人遺憾。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說:“國務院新近部署了防治大氣污染的10條措施,其核心是節能減排。水泥、鋼鐵、火電等高耗能產業,特別是其中作為龍頭的上市公司,應當分擔減排重任,不辜負社會期待。 ”環保組織呼吁,社會各界應借助不斷擴展的信息公開手段,識別上市公司的嚴重污染問題,進而推動上市公司及其中外投資者承擔責任,控制水泥行業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
這并非水泥企業近期唯一的負面新聞,不少水泥企業還被曝光違規申報獎金。審計署近日公布5044個能源節約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審計結果,同時披露348個項目單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三款科目資金16.17億元,66家水泥企業也名列其中,占比近20%,涉及騙補資金超過8200 萬元。
上市企業亞泰集團(3.81,0.02,0.53%)旗下對公司2012年凈利潤影響超過10%的主要子公司哈爾濱水泥有限公司,其淘汰落后產能項目不完全符合淘汰落后產能項目申報條件,違規獲得中央財政淘汰落后產能獎勵資金1080萬元。亞泰集團是國家確定重點支持的十二家大型水泥集團之一,每年都會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
環保標準即將出臺
值得注意的是,即將出臺的水泥產業一系列環保標準,或將給企業戴上環保“緊箍咒”,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
2012年,國家環保部制定或修訂了一批涉及水泥工業的環境政策和標準,擬于2013年陸續頒布和實施。這些標準涉及《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水泥工業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術指南》、《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環境保護技術規范》、《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泥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
其中,《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因涉及PM2.5熱點而備受關注。目前,該標準已完成全國征求意見,并已遞交送審稿,將在行政審批后發布。有報道稱,新標準會在今年7月1日前頒布,但沒有最終確定。
據悉,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業總排放量的11.6%,是“十二五”減排重點領域。目前我國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水平普遍在880毫克/標準立方米,排放標準修訂后,將由880毫克/標準立方米降低到450毫克/標準立方米,新建水泥生產線要求低于320毫克/標準立方米。此前業內普遍認為,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定在500毫克/標準立方米左右較為合適,企業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但征求意見稿中的標準比預期更嚴格,且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新標準的執行有利于改善環境,但該標準要求偏高,目前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而且脫硝設施的添加將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對盈利不佳的水泥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據了解,目前國內每噸水泥的生產成本為180元~250元,排放標準修訂后,水泥脫硝設備的投入將使每噸水泥成本增加20元~40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調查顯示,我國現有水泥生產線的達標改造成本約170億元,若按年產20億噸水泥計算,全國水泥工業環保設施運行成本將達近400億元。
新標準尚未實施,“減排令”在各地已屢現不鮮。今年2月,環保部通過《重點控制區實施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在47個城市對火電、鋼鐵、石化、水泥、有色、化工六大重污染行業進行總量排放限制。各地方政府也給地方企業下達“限排令”,并在相關發展規劃中予以明確。各地水泥企業已開始嘗試脫硝技術,以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例如,今年4月,葛洲壩(3.92,-0.01,-0.25%)集團水泥公司脫硝項目完成主體施工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并已擬定旗下七家公司脫硝項目實施計劃表。
但是,大部分水泥企業對于新標準的實施恐怕不會樂見其成,這也引發了減排執行難的擔憂。數字水泥網副總裁陳柏林表示,氮氧化物減排設備至少需要幾百萬元的投入,此外還有運營投入。對企業而言,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僅僅是一項減排任務,只有成本增長,沒有節能效益,顯然是不愿意接受的。
龍頭企業利大于弊
分析認為,進入“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任務異常艱巨。環保要求的提出,雖然在短期內增加了成本,但從長遠來說可助力水泥行業整合,促進企業發展,給盈利能力低下的水泥行業帶來機遇。隨著落后產能的淘汰,行業技術升級,產業效率提升,行業集中度將得到提升,尤其有利于龍頭企業。
今年的“2013中國國際水泥峰會”將主題定為“綠色水泥工業建設美麗中國”,突出水泥產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重要性。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苗治民在會上表示,水泥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反應較為迅速。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加快,水泥工業有效需求增長明顯放緩。2012年水泥行業雖然產量有所增長,但價格下跌,利潤率大幅下滑,產能利用率走低,產能過剩矛盾和資源、能源及環境約束加緊。
中國水泥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孔祥忠也提出,水泥產量已經進入低速增長期,未來的中國水泥工業需要解決諸多發展中的問題,實現行業轉型升級和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實力,一切都要歸結到綠色生態化的發展。
“未來水泥工業能效和環境改善的重點在于:一是整體能效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指標,二是氮氧化物排放將大幅下降。國家指定的環境保護重點地區的水泥企業,今后的環境約束力將加強,淘汰落后產能速度將加快。 ”孔祥忠說。
還有分析認為,新建生產線排放標準的提出或是監管層抑制新水泥生產線上馬沖動的舉措,政策的實施將有助于緩解目前產能過剩的現狀。
東方證券近日發布行業研究報告,重點關注《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出臺將帶來的影響,認為重點區域龍頭企業或將受益。東方證券分析師鮑雁辛認為,考慮到地方政府的財政及環保壓力,重點區域執行的力度和標準可能較全國更加嚴格。新標準執行在重點區域內或將起到推動水泥行業優勝劣汰、提高進入門檻、改變行業競爭格局的作用。 “長期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龍頭企業有望勝出,區域內競爭格局或將改善。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京津冀區域龍頭企業冀東水泥、金隅股份,華東、中部區域龍頭企業海螺水泥、華新水泥及華南的華潤水泥。 ”
此外,東方證券認為,水泥股目前估值逐漸回落至歷史底部區域,今年需求延續小幅增長格局的大概率不會變化,依然維持對水泥行業“看好”的評級。